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风采展示
【最美老干部】石焕南:砥砺“四有”初心 传承教育使命

发布日期:2024-01-29访问次数: 字号:[ ] 信息来源:离退休人员党委

石焕南,男,1948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湖南祁东人,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退休教师,三级教授、全国数学不等式研究专家,2008年退休。


躬耕笃行插队采访,攻坚克难冲在一线

1968年,年仅20岁的石焕南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下驿大队插队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地处陕北高原,条件十分艰苦,干旱少雨,土地贫瘠,生活艰苦,主食粗粮,菜色简陋,罕见油星。劳动时,烈日炎炎下皮肤晒破了皮,那是稀松平常之事。面对着各种困难挑战,年轻的石焕南劳动不惜力,肯吃苦,日复一日地上山下山、种地收割;劳动的汗水滴在地里,双脚陷在泥里,天地间、山野中、田野里,都留下了他辛勤劳作的印记。后来,当他被抽调到延川县委宣传部后,常年下乡采访。一个人曾住在孤零零的甚至连窗户纸都没有的简陋窑洞里,吃的是难以下咽粗糙的糠饼子。特别是住在牲口棚,气味熏天难闻、炕席下爬满了臭虫,只好睡在用两个条凳支着的两扇门板上。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历练下,凭着一种“自找苦吃”的精神和信念,鼓舞着他的坚持和前行。在工作与生活中磨练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坚持不懈的品格,为后续成为有理想信念的“四有”好老师奠定基础。

  

在延川县插队的知青合影,后排左二是石焕南

   

乘坐渡船下乡采访,中间是石焕南


勤思慎独以书为友,见贤思齐以德施教

我极喜欢逛书店,两年之内我们家就装不下书了,即使是生病了也要去书市。”石焕南的家,一面面书墙紧密充实。“我常常是脑子里同时思考着几个题目,躺床上也想,上厕所也想,骑车走路随时想。”阅读使他痴迷写作,也让他热爱教育。希望将自己所学传递给学生,1976年他被分配来到山沟深处任教,那时学校较乱,为了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,他只好“连哄带吼,软硬兼施”。他也常常模仿自己大学老师那副若有所思的教态,希望用这种神情感染学生与他一起思索。1981年他辅导联大学子时说:“我从不敢怠慢,因为这届学生勤学好问,我必须仔细备课,以应对他们各种刁钻的提问。”他废寝忘食,写比别人两倍厚的教案。以德施教,以德立身,石焕南真正做到了“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”,为成为有道德情操“四有”好老师奠定基础。

  

石焕南在写作


启智润心三进北师大,弘文励教铸就数学魂

“只要不气馁,不停步,坚持不懈,奋发努力,‘先天不足’总可‘后天补足’的。”1973年全国各大学从工农兵中招收学生,石焕南积极报名,以最高推荐票数,首进北师大。但他不满足于三年的知识储备,高考恢复后就报考北师大数学进修班,日夜苦学,临考前直接住在教室里,随时求教,终如愿二进北师大。1984年,他36岁,他三进北师大进修研究生课程,确定了自己今后的科研方向。他从32岁开始自学英文,为让中国的数学领域在世界上站得住脚,40年间在国内外发表了180篇论文,让中国数学成就走向国际,出版了7本中英文专著,为成为有扎实学识的“四有”好老师奠定基础。目前他是全国不等式研究学会顾问,美国《数学评论》评论员。

1974年在北师大留影

 出版的中英文专著


守正创新嘱殷殷寄语,严慈相济系三尺讲台

“惟创新者胜”,他这样对学生寄语。创新要从点滴做起,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创新能力,要做科研型教师,“教学没有科研作底蕴,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,没有灵魂的教育。”他探索科研与实践结合,让自己课堂由“平面”变得“立体”,由“黑白”变得“彩色”,由“静态”变得“动感”。“人的生命力是极强的,即使是病了我也可以给学生上好课。”1992年,他因患脑溢血进行了开颅手术,休息两年,他执意不愿继续休养,第三年开始整理资料,第四年尝试上课。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“病后第一次上课时,讲着讲着,会突然头晕,扶着黑板站一会儿,或坐下来歇一会儿继续讲,上完一节课,马上大口大口地呼吸,头晕得仿佛要坠入深渊。”他与身体与生命挑战,授知识、教品行、行师范,为成为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奠定基础。

石焕南给数学专业的学生上课

石焕南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,他教育学生们一定要“沉下心、沉下身”,以学增智,笃行致远,惟实励新。让我们向石焕南老师学习,争做新时代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